News Media

新闻媒体

您当前的位置:

上医治未病,教学须先行:复旦大学FIST课程《生活方式医学研究前沿》顺利结课



上医治未病,教学须先行:复旦大学FIST课程《生活方式医学研究前沿》顺利结课


上医治未病,当肥胖与各类代谢相关疾病高发又遇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在FIST课程上该聊点什么?

2020年8月20日至8月25日,为期六天的复旦大学FIST课程“生活方式医学研究前沿--饮食、睡眠、运动、应激与脑”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本课程由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王彦青教授领衔开设,王彦青教授、俞瑾副教授、米文丽副教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王立铭教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黄志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姚琪远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殷峻主任共同授课。六天的时间里,来自上海、广州、山东等地高校的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86位同学(本科生、研究生)与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科研学者及一线临床医生展开充分的互动与对话,深入学习了饮食、睡眠、运动、应激等生活方式因素、减重外科手术对代谢及脑高级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本次课程具有“集中线上授课、学科交叉一体、理论实践结合,开放互动探讨”的特点。在六天的时间里, 授课的同时穿插生活方式医学科普及实践,从基础前沿机制到临床实践再到生活实践,同学们树立了宽广视野,吸纳了生活方式医学前沿理念,增强了自身健康管理意识和自我效能。




生活
方式病:溯本求源

     

1599194343619141.jpg

王彦青教授给同学们授课

课程发起人、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系、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王彦青教授介绍了生活方式医学概念的起源及临床上常见生活方式病,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此类疾病可称之为生活方式病,它是由于人们衣食住行、劳动工作、社会交往、参与的社会群体和文化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的,精神的,文化的各个方面的不良因素导致躯体或心理的疾病。王教授在绪论课上还结合《黄帝内经》等祖国医学健康理念要求同学们以三重角色参与本课程:基础医学研究者、健康管理实践者及健康传播者。

随后王教授介绍了不同饮食模式(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低碳水饮食、间歇性断食等)对感觉及脑高级功能的影响;王老师总结了多年来在慢病防控科普中观察到的各类生活方式误区,形象地用胖友画像方式分析了常见饮食运动误区及其对代谢的破坏性影响。在实践课环节,授课团队在王彦青教授领衔的上医木槿花健康管理科普平台上设计了生活方式与代谢状况问卷,同学进行了评测体验,课程团队还带领超重的六位同学利用新颖的体重管理小程序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体重管理实践,边学习边减肥,同学们感到兴趣盎然。


运动:免费的良药


1599194653581257.jpg

米文丽老师给同学们授课

米文丽老师首先向同学们科普了运动、体力活动、运动当量等运动相关的基础知识,随后旁征博引的引用了近10年的前沿循证医学证据,指出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减重,有效缓解心理疾病,同时对于阿兹海默症,抑郁症等疾病有着良好的预防作用。运动不仅跑步有效,适当的散步同样有效。最后米老师对于运动干预的前沿基础机制也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在运动实践课上,米老师与运动医学出身的研究生王皓成同学带领大家进行了线上心脏机能评测,并系统介绍了干货满满的适合各类人群的运动方案。


糖尿病:甜蜜的烦恼


图片8.jpg

王立铭教授给同学们授课

浙江大学王立铭教授给同学们科普了糖尿病的基础机制及临床干预的手段,王老师的讲座生动清晰地描绘了糖尿病的研究和药物研发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课后同学们与王老师进行了积极互动。王老师是科普界的大咖,关于科普写作,他也分享了两点心得:首先是需要尽量讲故事不要灌输知识,让人们愿意去接受;第二是是需要跟完全不懂相关知识的人互动交流去修改自己的表述。


生酮饮食:毒药还是良方


1599195083978524.jpg

殷峻医生给同学们授课

继而来自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一线医生殷峻老师分享生酮饮食模式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颠覆性意义。殷老师从基础解剖再到临床实践娓娓道来,他认为现代糖尿病高发的原因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多密切相关。他从多个角度论证了生酮饮食即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比例少于20%的饮食方案的合理及有效。殷老师指出在科学专业的管理下,生酮是可以做到安全可控的。讨论缓解,老师们深入探讨了不同比例的低碳水饮食模式对不同人群的适用性,开展了热烈讨论。


睡眠:现代人的苦恼


1599195247876836.jpg

黄志力老师和同学们在互动

作为睡眠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黄志力教授从他自己的工作出发,将他近十几年的工作分享给同学们,利用实验动物如小鼠以及脑电波记录结合药理学,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的手段,黄老师系统讲述了睡眠的神经环路机制。黄老师又向同学们教授了关于睡眠的12条建议—“把握睡眠特征;入睡前放松;按时就寝;利用日光;一日三餐规则适量;按时起床;避免不利于睡眠的刺激;运动习惯;睡眠时间只要白天不犯困即可;午睡15:00前20-30分钟;深度不够,主动减少睡眠时间和遵医嘱用药”。黄教授在课上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也是调节好睡眠的重要前提,为课程增添了鲜明的思政特色。 在实践关节,授课团队为同学们进行了睡眠问卷调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包括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睡眠科普讲座,讨论了针灸、冥想、白噪音app、运动等多种助眠方法。


压力: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1599195384931357.jpg

俞瑾老师给同学们授课

抑郁及针刺抗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方面的专家俞瑾副教授为同学们系统深入介绍了抑郁症相关的动物模型、抑郁症研究如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等前沿机制。在压力管理实践课中,利用新媒体问卷,俞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了压力评估,结合自身在工作生活中的抗压减压经验为同学们着重介绍了《不焦虑了》这本书的抗压方法。授课团队还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身骆艳丽主任的科普讲座《压力与心理健康管理 》,系统了解在压力与心理健康管理中的行为模式、心理防御机制及应对方式。


减重手术:另一种选择


1599195533887365.png

姚琪远教授给同学们授课

来自华山医院减重外科的姚琪远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治疗严重型肥胖的外科方案。在课上姚老师分享了他们利用腹腔镜将肥胖症患者的一部分胃给切除下来,可以看到手术中老师们灵巧的双手以及精湛的技艺。同时,姚老师简洁的介绍了减重手术的机制、循证医学证据及对脑高级功能的影响。对于难治性肥胖,手术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但同时姚教授还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在减重术后对患者康复及保持健康体重与良好代谢状态的重要性。


1599195613302749.jpg

结课典礼


课后,同学们在课程反馈中表示收获满满,期待老师们继续开设此类课程。他们还自选主题,就睡眠、饮食、运动、食物、压力等各类主题创作了精彩纷呈的80多份科普小品文。

通过来自不同学科的领域的学者及专家互动和交流,从基础前沿到临床实践,从专业到生活,从餐饮、运动、睡眠、压力到体重曲线,希望这短短6天的课程,能帮助同学们树立坚实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理念,了解生活方式医学前沿,践行科学生活方式,热爱健康传播。

感谢课程助教陈藤同学、新媒体助理李晓晨同学为课程顺利开展提供了全程服务保障。

 

FIST课程为复旦大学面向全球设立的公益项目,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修学分。若大家想了解更多FIST课程,可以链接页面查看。http://register.fudan.edu.cn/p/publish/index.html?queryType=

 

 

撰稿:陈藤 王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