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慢病相对时空”公益性医疗项目的理论基础与科研底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居民的疾病谱已悄然改变,高发的疾病种类不再是感染性疾病,而变成了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非感染性慢性疾病(简称慢病)。目前中国已有2.6亿人确诊慢病,约占总人口的19%,而其中的80%死于慢病。在众多慢病中,恶性肿瘤等重型慢病由于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疗效差等特点,常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也会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患者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患者会由此产生痛苦、不安、焦虑、抑郁、恐惧、疑虑、忧郁、绝望等情绪反应,伴发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行为异常,甚至产生拒绝治疗、结束生命的念头。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等重型慢病患者中50%—70%患有抑郁症,40-50%患有焦虑症,10%—40%患有精神衰弱症,至少84%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此外,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文医疗理念的深入,患者对医院的需求也不再仅局限于医院范围内一般意义上的诊疗。除了手术、药物等常规治疗外,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康复指导和心理关怀,其中,肿瘤等重型慢病患者的心理干预需求尤为显著。然而, 在中国现行医疗体制下,尚未出现成熟的医疗服务模式来解决此类问题。


    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董竞成团队近10年来始终致力于研究心理状态与肿瘤等慢病的相关性及心理干预和替代医学疗法对患者慢性应激状态的改善机制,成果卓著;此外,该团队还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心理测评系统,用于客观评价患者的抑郁、焦虑、狂躁等心理状态;还系统研究了补肾益气及清热理法方药对肿瘤患者慢性应激状态改善的机制以及对肿瘤微环境炎症、血管新生等环节的作用,并系统发表了影响因子较高的相关文章。


    在上述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转化医学的原则,并结合临床实际:绝大部分肿瘤等慢病患者处于应激、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中的现状,一个针对肿瘤等重型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康复指导及替代医学治疗的公益性医疗项目——“慢病相对时空”应运而生。所谓“相对时空”是指为肿瘤等慢病患者营造一种与他(她)长期置身的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环境相对应的和谐、温暖、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时间和空间,而公益性是指包括专家讲座、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等整个项目内容对患者费用全免。


    该项目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医疗单位多学科综合实力,从专业角度给患者以医学处置和心理支持、引导和干预,提高患者对医学干预的依从性以及对慢病病因、治疗、预后、随访的正确认识,及时解决患者身心问题,并指导患者长期坚持多学科综合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另外,该项目是医患之间深入交流的稳固平台,同时也是出院患者院外医疗行为科学管理和高效组织的平台,从而实现患者住院-出院-门诊-家庭/社会-住院的系统化管理,同时也是塑造新型医患关系及医疗行为由医院向家庭、社会和患者心灵延伸的具体实践。更为重要的是,针对终末期重症慢病患者现代医学往往束手无策的时候,该项目探索出一种以心理干预和替代医学疗法为主要内涵的全新的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