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养生之道的岔路口――全民保健热中的冷思考
沈自尹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恐怕找不出什么比长寿更令人向望了。远有彭祖、孙思邈,近有朱屺瞻、齐白石,这些或传说或现实中养生有道的人物。始终是平凡百姓崇拜的偶像。进人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传统的养生保健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热潮。这一次,长寿不再是少数皇族权贵、有仙风道骨之人的专利,更多的平常人开始了“太平之世多长寿人”的体验和追求。
恐怕在地球上,也找不出哪个国家拥有比中国更多的养生保健专著。《黄帝内经》、《千金方》等传世之作中无数精美的篇章,引导了一代又一代渴望健康的中国人。与这些古老华美的典籍相比,我们现在对养生保健的论述更普及、更平民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哪处没有养生之道的宣传?但是在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喧嚣声中,群众不时会发现一些截然相反的声音。例如对于锻炼,一种说法是“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对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全身代谢,增加骨密度都有帮助;另一种说法是“生命在于静养”,练气功(指内养功)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支配内脏的活动,甚至可以治病。有的报纸说吃素好,君不见有道高僧鹤发童颜、健步如飞?有的杂志说不吃荤不得了,难道忘了从前一个月几百克肉,腹中空空、两腿飘飘的日子?
很多人无所适从之下,认为各种说法只是媒体哗众取宠、捕风捉影,难保不是瞎编的。其实公平地说,不同的提法大多数都有一定的道理。只是媒介宣传时难免有所偏,读者和听者或接受这一说或听信那一套,走进了非此即彼的误区。
1.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养
每一种关于养生保健的说法,都有特定的前提和适应对象。比如外国人风行晨起跑步,我们很多人也效仿,不少人尝到了甜头。可是有人一早起来空着肚子大步快跑,大汗淋漓,气急咻咻之际,突然昏倒,甚至休克、死亡。出现这样的悲剧,却不能就此认为晨起跑步伤身害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晨跑对身体不无益处。但是晨起空腹运动,主要的热量来源靠脂肪分解,此时皿液中脂肪酸会显著升高,可能损害心肌和血管。如果跑步者原有隐性冠心病或动脉硬化,就可能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
至于以静养为锻炼的,若不和适当的运动相结合,一味地练静功,也会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和骨质疏松。这里举一个临床实验:让一组人卧床静养2星期后,检查可见他们的骨密度降低相当惊人;而另一组人经常作适度的体育锻炼,其骨密度保持得相当好。这种用进废退的变化,在老年人身上更为明显,因为老年人的骨代谢总体来说是趋于衰退的。
所以,想通过锻炼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关键在于掌握一个“度”。“适度”的合理锻炼有科学的依据,可采取“定期运动”法:每星期锻炼三次,每次20~30分钟,散步、慢跑、游泳、球类、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另外应遵循“适当运动量”法,以锻炼中或锻炼后的1分钟脉搏数为基准。由于年龄和体质不同,理想的锻炼后脉搏数也不同。一般用220减去年龄数为最高脉搏数,剧烈运动也不应超过此限。用最高脉搏数乘60%为理想锻炼脉搏数的下限,体弱者与老年人不适宜剧烈运动,应取下限为宜;如脉搏数低于下限,说明运动量过小,达不到锻炼目的,还可加大运动量。用最高脉搏数乘85%为理想锻炼脉搏数的上限,若一般人达到或超过上限,就应减少运动量。这样的适度运动、动静结合。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 长寿靠五谷杂粮还是高级营养
关于饮食保健养生,历来说法也很多。现在大家一般都知道要加强营养,但营养要适度、平衡。常吃山珍海味,大腹便便,营养过剩,会有肥胖病、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之虞。目前这些病的发病年龄都有年轻化的趋势,都是摄入过多营养的结果。偏食荤或偏食素都不利于健康,最好荤素搭配,粗细混吃,因为人体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一般人都可以从普通食物中摄取所必需的营养素。应该说,纯粹吃素或吃荤寿臻耄耋者也不乏其人,但总体来看,长寿者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是不挑食、荤素杂食这条养生之道。
高脂饮食造成血液里总胆固醇含量过高,与吸烟、血压升高共同成为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这已取得共识。于是,很多有效的降脂药物问世。但是怎样适度地降脂,很多人还不很清楚。有些人认为低脂总比高脂好,就积极地服用降脂药物,再食疗、茶疗一齐上。殊不知血液里总胆固醇过低,伴之而来的就是失眠和全身抵抗力降低。这是因为低胆固醇影响了5-羟色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以及内分泌激素的合成。因此,血液里总胆固醇并非愈低愈好,最好降到正常范围(2.82~5.17毫摩/升)的中间值就适可而止。
现在对钙及其相关制剂的宣传可谓热火朝天。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容易得骨质疏松症,需要常用钙制剂和维生素D防治。但是请注意,服用过量钙、尤其是维生素D可引起高钙血症,进而导致肾或膀胱结石。因此服用钙制剂和维生素D并非越多越好,关键也在于把握一个“度”。那些长期、大量服用钙制剂和维生素D的人,最好定期随访血钙浓度。
还有一种“饥饿疗法”,恐怕是营养过剩的现代人对养生的逆向反思。西方确实一直在研究以饥饿来延长小鼠寿命。去年又有人对狒狒用减食饥饿法延长其寿命,也获得成功。难道据此就可以沿用于人类,借以延长寿命?可惜的是,人类跟小鼠、狒狒不一样,我们处在复杂的社会中,姑且不谈饥饿使体内减少的热量不足以应付基本生存的需要时,人会逐渐消瘦、衰弱下来。更为重要的是,人类和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用脑。用脑是很消耗热量的,动脑筋的时候,脑中的血供给量大于轻体力劳动之时。饥饿时热量不足,不但乏力,而且也懒得思维。这样,人会变得迟钝,甚至容易发生老年痴呆。可见,企图以减食饥饿来延长寿命,是既痛苦又不符合保健要求的。至于练瑜伽功或其它功法的,有定期辟谷一天之说,那是要有步骤、有前提的,决非进行一般养生保健的人可以搬来一试。
3. 滋补“药凑人”还是“人凑药”
进补,是古老中国独有的养生观念。现代的进补,有现代高科技手段和渴望长寿的芸芸众生作后盾,无论是观念还是方式都发展得如火如荼。保健品和补品种类从来没那么多、卖得从来没那么红火过;以前说得最多的是“冬令进补”,现在已大有“一年四季都要补”、“男女老少都来补”的趋势。其实,进补也有一个适度的问题。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大至宇宙,小至人体,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里面都有自然的规律。中医说阴阳和谐运转,五行相生相克,使人体的内环境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如果阴阳失去平衡,说明体内就有所“偏”。作为药物(尤其指中药),其性必有所偏,如寒热温凉、升降浮沉、辛甘酸苦咸等,平性的中药很少。用药物的“偏”来纠正人体的“偏”,若人体并没有“偏”,服用有偏性的药不是反而制造新的“偏”吗?人服用大量有偏性的补药,在兴奋一方的同时,也会造成另一方的消耗,也就是中医说的“阳盛则耗阴”。从而形成新的“偏”,甚至发生阴阳的转化。有的人吃红参引起咽痛、鼻血;有的人吃野山参引起头痛、血压升高、失眠。原因是这些人体质倾向于阴虚,而错用了温热性大补元气的药。由此可见,服补品养生也有很多讲究,进补不当会适得其反。进补的原则应该是“让药凑(迎合)人”,而不是哪种热销吃哪种,大家说好我也试试,让“人去凑药”。
西方一度宣传服用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因为体内过量生成的活性氧带有自由基,对细胞有损伤作用),有助于延长寿命。然而大量科学研究说明,除非身体处于维生素严重缺乏状态,给予大量的维生素反而有害。因为以往的研究认为服用大量维生素C无益也无害,一旦人体组织中的维生素C已经饱和,就会自动往外排泄。但是现在知道,维生素C既有抗氧化作用,又有氧化作用。最近英国权威的《自然》周刊上称,每天补充500mg维生素C(正常成人需要量为每天60mg),受试者的血液淋巴细胞中发现有8-氧腺嘌呤,这是一种染色体受到氧化作用损伤时的标志物。同样,维生素E是否可以长期应用也是有争议的话题。那些微量元素如锌、硒、锗等,也一度被宣传为延年益寿或防癌的佳品,问题是这些微量元素也并非多多益善,只有人体缺乏时适度应用,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保健作用。
4. 养生左右为难时做做思考题
说了这么多养生保健中的问题,并不是要给蓬勃发展中的全民保健热泼冷水,只是希望大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养生之道上走得更便捷些。大家也不要埋怨媒体不负责任、科学家朝三暮四。科技在不断进步,很多认识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对某个问题不同阶段有不同看法,这是不足为奇的。那么遇到具体疑惑怎么办?这里教大家做五道思考题。
(1) 这个养生法对我来说是否适度?
这是养生保健必须遵循的原则,适度就是讲求中和、不偏不倚,即中医讲的阴阳平衡。具体的条件前面已经谈到,这里就不重复了。
(2) 这个养生法是否对我有针对性?
没有万众适用、固定永恒的保健方法。中医讲辨证论治,就是因人而异,同病可以异治、异病可以同治。保健也要因人、因体质、因年龄、因性别、因病而定,有时还要因时、因地而定。
(3) 这种说法是否经得起重复?
由于科学本身要求能够重复,个别的现象不能代表真理。因此成熟的科学论文都是从群体、大量数据中得出的结论。由这样的结论而来的科普文章也相对可靠。
(4) 两种说法不一样怎么办?
有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角度的争论,争论双方各有一定道理,也各有不全面的地方。这时可以将两者的意见互为补充,就可能是较全面的结论。
(5)新的发现与传统说法截然相反怎么办?
首先要明白任何专家的意见都不是定论,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对传统的认识提出挑战是正常的。但如果新的发现与传统认识截然相反,则最好持慎重的态度,不要贸然相信。这时可参考第三道题的原则,新的方法如果能够得到不同科研单位的确证,和权威性的支持,才能考虑运用到自己的养生保健之中。
一旦在养生保健中左右为难时,大家就可以做一下这五道思考题,是取是舍心中自会有分寸;一种保健方法认真施行了却不见效,也可以反过来思考一下这五个问题,多半能发现症结所在。相信大家在养生之道上坚持理智的思考,大多数困惑能迎刃而解,科普文章里的内容可量体裁衣,量力而行,从而形成自己最佳的保健方案。最后祝老年朋友们老当益壮、寿比南山;年轻朋友们身强体健、事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