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肾治肺”、“以肺治肾”
肾脉上贯膈,入肺中,呼吸出入之气,其主在肺,其根在肾。《景岳全书·传忠录》:“肺出气也,肾纳气也,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也。”肾主封藏精气,为元气之根,肺所以呼吸者,除了肺气本身旺盛外,全赖肾中元气的激发推动,故肾气亏虚就可以影响到肺的呼吸功能。素体肾虚、阳虚,肾失摄纳,精气不足影响到肺,致使肺气不能深深吸入清气而出现虚喘。因此,董竞成等提出先天肾气不足、遗传等因素可以导致以HPA轴为中心的机体内在抗炎机制存在缺陷,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失衡,对肺等的炎症变化监控与抑制能力下降,容易导致气道炎症性疾病,出现肺虚,故“以肾治肺”,选用金匮肾气丸、补肾防喘片、补肾益气方,以及仙灵脾、补骨脂等补肾方药,调节机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的失衡,通过改善HPA轴等内在抗炎机制,重塑机体致炎/抑炎平衡,使肺不生或偶生炎症性疾病,肺虚改善,立足于防病、治未病,治病求本,滋肾以益肺。《素问·五藏生成》曰:“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肺主气司呼吸,肺的呼吸调匀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如果肺的呼吸功能失常,肺功能活动减弱,势必影响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导致一身之气不足,即所谓“肺气虚”。肾虚即指肾的阴阳精气亏虚,症状可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心悸气短、耳聋耳鸣、面浮肢肿等。肺肾两虚指肺肾两脏并见虚证。肺肾为母子关系,二脏生理相互协同、病理相互影响,一脏虚弱可导致另一脏不足,致肺肾两虚,常有肺肾阴虚和肺肾气虚之别。肺肾气虚以咳嗽气短,畏寒肢冷,自汗,阳痿,或见浮肿为主症。鉴于此,董竞成等提出素体肺虚、遗传、职业、环境等因素易导致哮喘、COPD等,长期、反复的气道炎症等病理生理变化会引起HPA轴等内在抗炎机制发生紊乱,使机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失衡,对肺部炎症的监控能力更弱,哮喘、COPD等病情加重,呈所谓“肺病及肾”、“母病及子”之状。故早期保肺(如远离污染、使用免疫增强与调节剂、戒烟等)、治肺,选用玉屏风散、补肺汤以及黄芪和太子参等补肺方药,补肺益气,调节免疫,使哮喘、COPD得到充分控制,从而减少了炎症因子等对HPA轴等的长期、反复刺激,保护了HPA轴等,重塑了致炎/抑炎平衡,肾本因此得固,此即所谓“以肺治肾”。立足于治病、保肺,标本兼治,养肺以益肾。哮喘、COPD等是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现代医学干预能力依然十分有限,肺肾两虚证是其常见证型。诸多研究已证实素体肾虚者可能存在HPA轴功能紊乱,机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失衡,而这种紊乱与失衡容易导致肺虚,使肺容易产生哮喘、COPD等炎症性疾病等。反过来,素体肺虚患者常常患有气道炎症性疾病,而这些病变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会对人类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产生损害,易致肾虚,即所谓“母病及子”,从而使机体的抑炎能力减弱,肺疾加重。故对伴或不伴肾虚的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采用补肾治疗以后,机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得到加强,相关疾病得以控制或减轻,肺虚改善,此即所谓“以肾治肺”;同样,对易患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患者,采用补肺益气干预以后,相关病变缓解的同时,机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得到了保护,抗病能力增强,肾本得固,此即所谓“以肺治肾”。
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关的疾病时,注重保护与提高其“固有抗炎能力”
哮喘、间质性肺疾病等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要靠糖皮质激素。哮喘、COPD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或联合β-受体激动剂吸入制剂虽然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但存在一部分患者对其不敏感、停药后容易复发、长期吸入副作用等问题。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间质性肺疾病也具有以上问题,且其副作用更明显。董竞成团队通过长期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哮喘、COPD、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存在固有抗炎能力低下,导致体内致炎/抑炎平衡被打破。因而,帮助患者恢复致炎/抑炎平衡,提高机体固有抗炎能力是治疗哮喘和间质性肺疾病的关键。董教授认为“固有抗炎能力”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以HPA轴为主的抗炎机制,二是机体自身的免疫稳定功能,且这两个方面互相影响,即HPA轴功能紊乱越明显,其体内致炎、抑炎因子变化更明显。反之亦然。前期研究发现,出现HPA轴功能紊乱的患者往往表现为中医肾虚,采用中医补肾法治疗往往能改善哮喘患者症状和HPA轴功能。董竞成团队通过分别研究补肾药、益气药以及补肾益气合用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采用补肾益气中药可有效纠正HPA轴和免疫功能紊乱,其中补肾药淫羊藿及其主要组分侧重于对HPA轴功能的保护和调节,从而发挥抗炎作用;益气药黄芪及其主要组分侧重于对免疫若干环节的调节,进而发挥抗炎作用,补肾与益气药作用整合则能重塑致炎和抑炎的平衡。
补肾益气方药与机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反应模式,细胞和渗出物在炎症组织局部积聚以防止进一步的损害。炎症可分为急性或慢性炎症,其中慢性炎症可能由于急性炎症失于恢复引起,或根据刺激物的特征从开始就作为一种独特的过程发生。虽然与急性炎症反应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慢性炎症在生物学上是对刺激物的一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模式。总的来说,慢性炎症是持续的炎症和自发修复引起的复杂过程,人类的大多数疾病均与炎症有关。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一种身体持续出现炎症反应的疾病,往往是由于病患的免疫系统对某种刺激出现非正常反应导致。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了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变态反应等。根据刺激物特点的不同,局部会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谱,形成慢性炎症不同的表现模式。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全身炎症效应更明显,可能对临床结果和表征具有显著作用。急性炎症最突出的影响是发热和白细胞增多,而慢性炎症的全身效应通常与乏力、贫血、疲劳、嗜睡、体重减轻和炎症部位及机体关联部位的结构改变相关。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试验、基础研究均证实,哮喘、COPD、间质性肺病、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麻风病、甲状腺炎和多发性硬化症等都是慢性炎症的例子和结果,因此都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
哮喘、COPD等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网络关系紊乱所造成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COPD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本质也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细胞组分网络关系紊乱所造成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董竞成认为此两种各具特点的疾病,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 轴均可能出现多环节、多水平紊乱以外,在更广意义上的机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也均出现紊乱。中医学认为肺肾两虚证是哮喘、COPD等疾病的基础证型,其中以肺为标,以肾为本,以气、阳为要。肾阳是人一身阳气之根本,哮喘体质特点之一是肾气不足,肾虚为其基本体质,哮喘者无论临床有无肾虚见证,皆有“隐匿性肾虚证”,而肺虚特别是肺气虚则是其基本证型,故肺肾两虚特别是肺肾气虚自然成为其基础证型。
长期的慢性炎症状态,导致以HPA轴为主的机体抑炎机制功能紊乱,从而加重机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失衡,导致机体固有抗炎能力下降。董竞成等近20多年来对COPD、哮喘等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研究表明,机体应该存在所谓的“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此机制在机体遭遇炎症反应和炎症过程中,能够通过各种环节的调控,抑制炎症反应或使其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从而保持机体在炎症状态下的内环境稳定。这种机制应该由致炎的细胞、细胞因子、炎性介质、趋化因子、转录因子、信号通道、表观遗传学行为及特定的基因所组成的致炎系统和由相应的抑炎系统(包括特定的细胞因子、转录因子、信号通道、表观遗传学行为、HPA轴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等)共同组成(见图1)。致炎系统过于活跃,抑炎系统功能过于低落等状况均可使机体产生炎症性疾病,所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的失衡应该是人类炎症性疾病的重要生理病理基础,也是肺肾气虚证型COPD、哮喘科学内涵的重要内容。
图1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时人类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示意图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特别是伴肺肾气证型者,往往出现机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的多水平、多环节的紊乱,比如致炎的细胞、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相关信号通道及转录因子等功能发生变化;抑炎的细胞、细胞因子水平下降,相关信号通道及转录因子等也发生变化;HPA轴功能出现多环节、多水平的紊乱和低下。董竞成等的研究表明哮喘患者诱导痰中致炎细胞因子等水平升高,而伴肺肾气虚证型者,升高尤为明显,如肺肾气虚哮喘组血IgE、痰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 protein,ECP)升高;COPD组表现为血和痰TGF-β升高,抑炎细胞因子水平下降。唾液分析研究表明,哮喘和COPD患者HPA轴功能存在多水平、多环节紊乱,伴肺肾气虚证型者,此种紊乱更加明显,出现CRH、ACTH和GC的分泌及昼夜节律异常,且患者血、唾液、尿皮质醇等指标呈现相关性变化,诱导痰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相关性也非常紧密。董竞成等在临床实践中还发现,哮喘、COPD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与炎症HPA轴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IL-1、IL-6、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这些炎性因子能刺激下丘脑,激活HPA轴,长期与反复的刺激可导致HPA轴过度激活与功能紊乱。哮喘、COPD患者伴有抑郁时炎症因子升高尤为显著,HPA轴功能紊乱趋势更为明显,机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的失衡也更加突出。同时伴抑郁的哮喘、COPD患者IFN-γ均明显降低,哮喘伴抑郁组血和痰IgE、ECP升高,COPD伴抑郁组则表现为血和痰IL-6、TGF-β升高。肺肾气虚证与抑郁密切相关,哮喘、COPD患者合并抑郁时,中医辨证为肺肾气虚的可能性更大,反之,哮喘、COPD患者辨证为肺肾气虚,其伴抑郁的可能性也更大。以免疫因素为主导的气道慢性炎症学说还不能完全反映哮喘、COPD 发病机制的全貌,以HPA轴为代表的机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的改变在此类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辨证为肺肾气虚证型者。HPA轴功能低下或紊乱,多种致炎因子升高,抑炎因子降低,致炎的信号通路与转录因子等的功能增强,抑炎的信号通路与转录因子等的功能减弱,机体致炎/抑炎平衡调控机制失衡等变化,很可能是肺肾气虚证型的现代生命科学基础。